北京东三环,CBD区域含金量再升级。3月22日,全国首家新设的外商独资券商渣打证券正式开业,首都金融业冲刺一季度开门红再添新成果。近日从市委金融办、市委金融工委、市金融监管局获悉,一系列标志性企业和项目纷纷在京落地,为首都金融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渣打证券是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北京加快金融领域两区建设的重要成果。我们对中国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一直充满信心!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
北京吸引外资强磁场效应凸显,近年来引得多家标志性金融机构落户。中意财险外方的投资占比从原来的49%提升到100%,成为独资财险公司;美国桥水投资管理公司在京设立了私募基金北京分公司……2024年一季度,16个重要金融机构和企业项目落地北京。
据统计,2023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663.1亿元,同比增长6.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9.8%,创年度占比新高;贡献全市约五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成为北京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
如何更好发挥首都金融支柱作用,推进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在科技金融方面,北京利用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契机,不断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本市注重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科创企业的能力,不断深化认股权综合服务等方面的试点改革,并进一步健全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机构)被投企业服务机制,推动机构推荐的上千家被投企业纳入市区两级服务包,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被投企业快速成长。
在三大工程(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灾后重建等重点领域,金融部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接重大项目融资需求。京东平谷智能产业园平急两用项目批复贷款20亿元,本月已发放贷款1.8亿元,成功实现本市首个平急两用项目贷款落地。
近年来,北京直接融资成绩亮眼,北京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每年都超过1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一。截至2月末,北京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805家次,其中境内上市476家,总市值排名全国第一,境外上市329家次。北京新三板挂牌公司企业数量和总股本也位居全国首位。2024年以来,北京新增7家上市企业,其中境内3家、境外4家。目前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是开市时的三倍多,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一半,2024年以来新增上市企业6家。
在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方面,本市一直致力于提升企业发展软环境,先后出台多轮金融营商环境系列改革政策。与此同时,本市金融部门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强化央地协同的机制,持续强化风险监测,稳妥有序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首都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环境。(潘福达)
文章推荐: